中国居民健康状况在时代变迁中历经深刻变革,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,同时也面临着诸多复杂的挑战。深入剖析这一现状,对推动全民健康发展意义重大。
从成就来看,我国医疗卫生体系的不断完善是关键。医保覆盖面持续扩大,基本医疗保险已覆盖超 13.5 亿人,极大减轻了居民就医负担。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显著提升,疫苗接种工作高效开展,常见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。例如,脊髓灰质炎已多年无本土病例,麻疹、乙肝等传染病发病率大幅下降。
在健康生活方式的倡导下,居民健康素养逐步提高。全民健身热潮兴起,城市公园、社区健身设施随处可见健身人群。健康饮食宣传让更多人关注营养均衡,食品卫生安全标准也不断提高,保障居民 “舌尖上的安全”。
但不可忽视的是,居民健康仍面临困境。生活节奏加快使居民压力增大,心理健康问题愈发突出。职场竞争、生活琐事等带来的焦虑、抑郁情绪困扰着许多人,而心理疾病的就诊率却相对较低。
肥胖问题也日益严重,高热量、高脂肪食物摄入增加,运动量不足,导致肥胖人群比例上升。肥胖又进一步引发高血压、糖尿病等慢性疾病,形成恶性循环。另外,老龄化加剧使得老年健康问题成为焦点,失能、半失能老人数量增多,养老和医疗服务需求面临巨大挑战。
面对这些问题,政府和社会各界积极行动。加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,加大心理专业人才培养力度,鼓励社区开展心理健康辅导活动。针对肥胖问题,推广 “三减三健”(减盐、减油、减糖,健康口腔、健康体重、健康骨骼)专项行动,引导居民养成健康生活习惯。在应对老龄化方面,大力发展医养结合模式,推动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合作,提高老年人健康管理水平。
展望未来,中国居民健康状况的改善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。政府持续优化政策,加大投入;医疗机构提升服务质量;个人强化健康意识,主动参与健康管理。只有形成合力,才能突破困境,迈向更高水平的全民健康。